目录
特约专稿
工程教育的“存在”之道李培根;1-4+72
工程人才观和工程教育观的前世今生——工程教育哲学笔记之四李伯聪;5-18中国高校
四川大学2+201-202新工科研究与实践
实施“新工科F计划”,培养工科领军人才高松;19-25
地方理工类高校新工科建设:价值审视与实施路径成洪波;26-32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从新生项目课程到高峰体验项目课程徐利梅;谢晓梅;陈彦;任玉琢;33-39
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共建的新模式——以东莞理工学院先进制造学院(长安)为例孙振忠;黄辉宇;40-45
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师跨界发展:概念模型、工作机制和实施路径江爱华;施大宁;易洋;马静;46-51工程教育前沿
美英两国多方协同育人中的政府作为及典型模式研究林健;耿乐乐;52-65
博雅教育与工程教育在美国精英大学中的身份塑造崔乃文;66-72
工程科技人才通识能力的要素识别与培养——基于产业界的实证研究范惠明;周玲;73-78
工科本科生科技文明类通识教育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失败的逻辑”课程为例潘星;康锐;周晟瀚;王立梅;79-83+112
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实施与达成——以“社会热点中的生物学”为例兰利琼;赵云;84-89
创新类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张文利;王卓峥;司农;陈巍;陈华敏;90-95
工业4.0及适应其价值链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关联性分析夏晓峰;朱正伟;李茂国;96-100
校企合作育人质量测评及优质合作育人模式构建——基于1538份校企合作人员调查的实证分析何菊莲;杨拔翠;曾婷婷;叶诚捷;101-106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苏原;郑俊杰;107-112
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实践、特征与启示——以UCL工程学院集成工程项目为例谭志;刘学君;陈雯柏;113-118+138
互联网工程师工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工作场所乐趣和代际差异的解释叶余建;张炜;119-124学术动态
高等工程教育变革:本土探索与国际合作——“工程教育变革与国际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李志鸿;125-127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人工智能促进智慧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郑庆华;128-132
论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扩张型”模式胡文龙;李忠红;133-138
从“结构”到“准则”:研究型大学跨学科转向的组织行为学研究焦磊;赵庆年;139-144+187
中国省域“双一流”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李春林;邓寒怡;145-151
高考改革对清华本科生STEM学业成绩的影响刘佳琛;152-158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比较分析——以中国、德国和英国为例李俊;李东书;159-164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演进及特征——基于混合方法的研究张慧;查强;165-171+181
引入“悉尼协议”加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祁芸;张士辉;王稳东;172-176创新创业教育
基于创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本科人才培养梁云;司国东;陈湘骥;肖磊;177-181
大学生创新潜质识别及潜能培养——基于心理资本的视角何星舟;182-187
行业课程的理论逻辑与建设路径——兼论应用型人才培养“金课”建设冀宏;王继元;张根华;188-193
计算机编程类课程持续学习意图模型与实证研究朱阁;卢守楠;郑加丽;194-200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来稿须知89
严正声明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