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特约专稿
在孪生空间重构工程教育:意识与行动李培根;陈立平;1-8
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设计与实施要点李志义;9-15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
面向未来的新工科教育与“成电方案”2.0的迭代创新曾勇;黄艳;黄廷祝;覃庆国;16-20
化学支撑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专业升级改造的思路与重点张树永;朱亚先;郑兰荪;霍冀川;宋丽娟;徐华龙;21-24+75
产教融合视域下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路径研究——以纺织工程专业为例荆妙蕾;程欣;25-31
新工科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建构与分析于杨;吕悦;32-38
嵌入式系统类课程产学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探析高俊枫;黄乐天;39-43
面向新工科的微课程体系和新形态课程研究与实践孙康宁;刘会霞;杨平;徐向纮;44-48
探微知著,辟新为用——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实践白云鹏;王启要;庄英萍;范惠明;49-53
面向智能建造的工程管理专业BIM实践教学张恒;郑兵云;唐根丽;丁华军;54-60
地方农林院校工科专业的工程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许丽佳;康志亮;王玉超;黄鹏;61-68
工程教育前沿
全球可持续发展工程教育的概念内涵、实践策略及其经验启示张炜;王良;69-75
科研驱动式“数字电路与系统”层次化实验创新何锋;李峭;张玉玺;张有光;76-82
基于大工程观的土木工程专业BIM课程设计许镇;郝新田;靳伟;83-86
以信息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孔繁森;李昕;87-91
从工程训练中心到学习工厂李冲;毛伟伟;张红哲;王永青;92-9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理工科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与实施鱼海涛;解忧;刘伟;100-103+15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卫星通信与导航课程教学改革谢亚琴;宦海;王超;104-107+168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社会组织参与大学学科评价:问题与策略毛建青;宣勇;108-114
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出路——基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的经验陈新忠;康诚轩;115-120
寻路问径:教师发展中心何以促进教师发展——美国詹姆士麦迪逊大学教师创新中心的实践宋洁绚;121-126
高等职业教育
“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定势突围与思路重构匡瑛;127-132
职业教育公共政策的两难困境——北欧职业教育的现状、改革与启示李俊;穆生华;133-139
合作专利视角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证研究任嘉祺;高雄;倪勇;140-145
教学学术研究
“慕课”在疫情中找到了差距龚晖;146-151
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历程、困境及展望杨程;152-157
基于互联网的移动机器人课程远程实验教学探索杨文玉;郑翔化;孙殿斌;158-162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课程高阶学习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刘玮;熊永华;王广君;163-168
案例教学法在工科专业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栾秀春;高璞珍;王晓莺;王俊玲;169-172+189
工程教育研究学科建设
中国工程教育研究如何走向制度化发展——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余东升;袁东恒;袁景蒂;173-180
从“教学学术”到“教育研究”:美国工程教育学科形成的历史考察郭卉;朱康宁;闫晨晨;181-189
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能力框架及实现路径——以普渡大学为例郑丽娜;魏思卿;190-196
学术动态
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工程教育系统创新暨第十五届科教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综述张炜;沈锦璐;徐沛鋆;197-200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来稿须知200